川普政策轉向致美國CCS產業兩樣情 石化業組產業聚落、科技業創減碳新途徑
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上任後,針對碳捕捉與封存(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;CCS)政策及資金進行調整。DIGITIMES認為,石化業獲川普支持,布局所受影響較小,進一步形成墨西哥灣CCS產業聚落,創造可觀獲利機會;科技業則擔心川普調降或撤銷補助款,故尋求自然捕碳方式,期在政策受阻的情況下,進行企業減碳。
美國2008年實施國內二氧化碳稅賦抵免45Q,並於2021年與2022年分別通過《兩黨基礎建設法》(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;BIL)、《降低通膨法案》(Inflation Reduction Act;IRA)。BIL投資35億美元,打造四座直接空氣捕捉(Direct Air Capture;DAC)區域中心;IRA擴增版45Q未設置總投資金額上限,但將DAC補助金額由50美元/噸大幅提高至180美元/噸,促進企業投入CCS的意願。
DIGITIMES觀察,美國石化企業埃克森美孚(Exxon Mobil)和雪佛龍(Chevron)除專注自身減碳、與化肥製造商CF Industries合作、投資Svante與ION Clean Energy的低成本技術,以及部署海外CCS項目投資外,亦結合CCS技術和天然氣發電,以低碳供電滿足AI資料中心日益強勁的用電需求。
另外,兩石化業巨頭選擇在墨西哥灣沿岸州設置CCS計畫,形成墨西哥灣CCS產業聚落,與BIL下的DAC區域中心及其合作業者的CCS部署位置重疊,顯示該地區屬高碳排產業重鎮,亟需捕碳支援。
微軟(Microsoft)、Google受惠於IRA擴增版45Q稅賦抵免政策,大量採購DAC捕碳的碳移除(Carbon Dioxide Removal;CDR),並成立碳移除聯盟Symbiosis與Frontier,共同推動碳移除技術;面對川普新政的不確定性,兩科技大廠布局造林、增強岩石風化(Enhanced Rock Weathering;ERW)、生物炭(biochar)等自然捕碳模式,以分散營運風險。
DIGITIMES認為,川普上任後表示支持石化產業,CCS技術可做為該產業獲利管道之一,故預期CCS在美國仍有空間和時間發揮,不至於完全延宕。儘管BIL與45Q政策補助未來可能面臨撤銷,卻促使科技業探求負碳技術以外的多元減碳途徑,將豐富全球減碳解決方案。
- 標籤:
- 碳捕捉
- 碳封存
- 自然捕碳
- 美國碳稅
- 石化產業
- 減碳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