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將跨入GW級規模「分散式低碳能源」成關鍵解方!

  • 張博閎
  • 科技
  • 臺北
  • DIGITIMES

目前MetaOpenAI皆已規劃GW級別AI資料中心,最快於2026年啟用。Meta的普羅米修斯(Prometheus)、亥伯龍(Hyperion)計畫,預計兩項資料中心計畫容量目標共計為6GW,而OpenAI和甲骨文等共同推動的星門計畫(Stargate)目標資料中心容量目標4年內達10GW。面對AI資料中心龐大的電力需求,現有的能源基礎建設將無法支撐,DIGITIMES期,AI資料中心能源策略將加速邁向分散式低碳供電模式。

image002 (14)

隨著NVIDIA歷代GPU功耗不斷提高,2030年單顆AI片功耗有可能超過2kW,未來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將從MW進入GW級別。2030年預期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將成長2~3倍,最高可達1,264TWh

然而,在高功率與使用永續能源的雙軸要求下,資料中心電源設計與能源基礎設施將被重新定義,電源架構如800V高壓直流(HVDC)技術散熱技術如液冷採用無碳能源等為關鍵議題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認為,未來AI資料中心能源架構將逐步從集中式架構,轉向分散式低碳能源,最終邁向100%無碳能源(Carbon Free EnergyCFE)目標。

余佩儒分析,所謂的分散式、多元無碳能源組合策略,主要考量資料中心所在地能源條件,朝向資料中心與電力生成資產共址(co-location)發展模式,整合太陽能、風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,或是地熱、核能等穩定基載電力,氫燃料電池現場供電,搭配儲能系統與微電網架構,強化能源自主性與調度彈性。目前四大資料中心業者透過與核能、地熱新創公司簽署購電協議(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)模式,預期自2026年開始提供低碳電力,甚至以燃料電池做為資料中心備援電力,滿足現場供電需求,搭配儲能電池,打造資料中心微電網架構。

這也解釋了美國資料中心在設置地點上的移轉,既有資料中心選址的主要考量是靠近美國東西岸的用戶端,而未來GW級別的資料中心將更重視能源導向的基礎建設,選址考量包括電價、土地與再生能源供應等因子,如美國中南部。

DIGITIMES預期,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結構將朝向以綠電為主、搭配無碳能源支撐、多元備援的混合型態2030預計全球資料中心化石燃料供電佔比,將從現階段的7成降至3成以下,而資料中心將有7成電力來自低碳能源,其中風能、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將佔超過5成,核能將佔10~15%、地熱約佔3~5%、氫能約佔1~3%

值得關注的是,能源結構存在區域性差異,例如美國越來越多資料中心業者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(Small Modular ReactorSMRs)新創公司簽署PPA,預期2030後,SMRs將成為資料中心營運商基載低碳電力的來源。

    標籤:
  • AI
  • 資料中心
  • 低碳能源
  • 能源基礎建設
  • 無碳電力
  • 能源策略
目前時間:2025/01/16 00:00:00
點擊圖片前往連結

Copyright © 2023 - 2025 日享傳媒 SunRiseSharing. All rights reserved.